Empowering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Great B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ity Fund Ltd i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particularly in waste battery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processes.
Inspiring change for a greener future.
Community
"
青年是社會的棟樑,亦是香港的未來.培養孩子從小掌握對環保的正確理解,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鞏固esg概念,本機構與各持分者緊密協作,透過多元互動的方式,在社區及學校各層面推廣一至和正確的環保訊息,本計劃的設計是透過戲劇實踐方法,分別為初小及高小學生編排戲劇作品,目的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正確的環保觀念,提升學生對隨便棄置廢電池的危險性及電池回收處理的概念,從小開始認識到如何減少碳足跡的可能性從而履行永續發展esg,計劃會為全港各區參與的小學舉辦超過80場巡迴戲劇活動,宣揚健康正面的訊息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為使環保教育進一步由學校推展到家庭以致全社會,除了運用戲劇形式作為宣傳媒介,還會舉行親子工作坊及比賽,展示如何處理鋰電池,包括拆卸手機電池的處理方式,並會在每間學校設立回收站,鼓勵學生付之于行動。
计划核心设计理念
「3E」教育模型
• Engagement(参与):通过戏剧互动打破说教模式
• Empowerment(赋能):提供可操作的回收实践工具
• Extension(延伸):从学校到家庭/社区的涟漪效应
大灣區環保慈善基金會:ESG實踐簡
推動大灣區電池回收公民意識,重點解決鋰電池污染問題,促進迴圈經濟。
使命
環境(Environmental)
減少污染
建立社區鋰電池回收網路,防止有害物質(如鈷、鋰)滲入土壤/水源。
推廣"以舊換新"計畫,2023年已回收超50噸鋰電池,減少30%填埋量。
碳足跡管理
合作綠色物流企業,使用電動車運輸回收電池,降低運輸環節碳排放。
資助研發低溫破碎分選技術,提升鋰回收率至90%(傳統方法僅60%)


社會(Social)
公眾教育
進校園/社區開展 workshops,2023年覆蓋10萬+居民,普及"電池不入垃圾桶"意識。
製作短視頻(如《一顆電池的污染之旅》),全網播放量破500萬。
弱勢群體賦能
培訓低收入群體成為"電池回收專員",提供就業崗位(如分類、拆解)。
與聾啞學校合作,設計手語版回收指南,推動無障礙環保參與。
管治(Governance)
透明運營
每月官網公示回收資料、資金流向,協力廠商審計年報。
董事會含環保學者、NGO代表、企業CSR負責人,避免利益衝突。
政策宣導
發佈《大灣區鋰電池回收白皮書》,推動政府出臺"生產者責任延伸"法規。
與騰訊公益合作開發"電池地圖"小程式,助力政府監管回收網點。
Environmental Gallery
Showcasing our initiative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attery recycling.
一、環境(Environmental)實踐
1. 鋰電池回收體系
具體行動:
設立社區智慧回收箱(帶二維碼追溯系統),覆蓋大灣區9市500個居民區。
與電動車企業(如比亞迪)合作,在4S店設置電池回收點,2024年目標回收100噸。
技術創新:
資助研發濕法冶金技術,將鋰回收率從60%提升至85%(聯合香港理工大學實驗室)。
2. 碳減排管理
綠色運營:
物流車輛100%電動化,採用順豐綠色供應鏈,運輸碳排放降低40%。
辦公用電100%採購香港中電集團可再生能源。
二、社會(Social)實踐
1. 公眾意識教育
線下活動:
每年舉辦50場校園講座,設計互動實驗(如用廢舊電池製作簡易儲能裝置)。
在社區開展"電池回收日",居民交5節電池兌換1棵綠植(2023年兌換1.2萬棵)。
線上傳播:
與抖音科普博主合作,製作《鋰電池的一生》動畫,目標播放量1000萬+。
2. 包容性就業
弱勢群體賦能:
培訓200名殘障人士擔任回收督導員,時薪高於最低工資20%。
與婦聯合作"媽媽環保團",提供靈活兼職崗位(如社區宣傳員)。
三、管治(Governance)實踐
1. 透明化運營
數據公開:
每月10號在官網發佈回收量、資金使用明細(區塊鏈存證不可篡改)。
年度報告由普華永道審計,中英雙語披露。
利益相關方參與:
設立"公眾監督委員會",含環保局代表、媒體、隨機抽選10名捐贈人。
2. 政策推動
行業標準制定:
牽頭編制《大灣區鋰電池回收操作指南》,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採納。
遊說政府將電池回收納入"垃圾分類"法規,2025年前實現100%社區覆蓋。
About us
機構簡介**
大灣區環保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是一間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行動。該基金專注於教育公眾、提高環保意識,並特別強調廢電池回收技術和流程的重要性。
成立日期:** 大灣區環保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推動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
機構宗旨:** 本基金的使命在於推廣環保理念,提倡可持續發展,以促進社會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我們致力於提高公眾對環境議題的認識,鼓勵社區參與環保行動,並倡導人們採取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機構主要成員:** 大灣區環保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的主要成員來自環保組織、大學教授以及業界專業人士。這些成員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包括環境科學、環境管理、可持續發展等領域。他們共同致力於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通過合作和協作來實現機構的宗旨和目標。(gbepcf.org)
透過各種外展計畫、教育活動和社區倡議,該慈善基金旨在讓大眾瞭解可持續發展和妥善處置廢電池的重要性。透過強調回收電池對防止環境污染和節約資源的重要性,該組織致力於培養個人和社區的環保責任感。
除了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領域的推廣教育工作外,該基金還定期舉辦各種關懷社區活動,包括:
1.婦女心理健康講座:** 組織針對婦女群體的心理健康講座和活動,關注婦女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專業知識和支持,幫助婦女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2.科普遊學團:** 組織科普知識遊學團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增加對科學知識的瞭解和興趣,促進科學素養的提升。
3.中國非遺文化考察團:** 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察團活動,引導社區居民瞭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


Partnership with Hong Kong Battery Recycling Centre Limited
Cosultants team
Dr Anthony Yan Chief Scientist Everbright Environment
Elizabeth Lai’s Professor of Master Program on environment
Mr Michael Leung Secretary General HK Motor Trader Association
Mr Ricky Fan Chairman Hong 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Dr William Yu CEO World Green Organization
Dr. Liu Fu De CEO Shenzhen Daotong New energy Co Ltd
Dr Chen Ji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r Feng Qingqing Postdoctoral Fellow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r.Zhang Xiaobin Head of corporate development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Mr.Huang Liangqu Executive GM EV Battery Recycling Technology
Dr Wong Alfred Professor Facul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cau
Dr劉洪濤 化學化工學院,中南大學教授
Dr李薦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南大學教授
Dr王先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南大學教授
Mr . Stanley Pong Director Hong Kong Battery Recycling Centre Limited
Location Info
Our foundation is located in the Great Bay Area, dedic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ddress
12 Ng Fong street Lee King industrial building San Po Kong Hong Kong
Hours
9 AM - 5 PM